欢迎留言

Please message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宿州觉欧心理咨询中心
地址:宿州市埇桥区东昌路国购步行街3号门

邮箱:52251234@qq.com

电话:18225571122

青少年厌学问题

来源:本站   作者: guest  阅读:2542次

yanxue.jpg

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案例类别:青少年心理健康


      运用的技术:CBT认知行为技术


      案例简述:
      案例:孙某,女,公务员。孙某说孩子厌学,迷恋手机,不去学校。如果强行断网,他就在家里发疯,摔东西砸地板,能砸得楼下的邻居报了警,警察来了才住手。他跟家长严重对立,超级叛逆。孙某说,他们夫妻俩所有的招数都用过,打过,骂过,哭过,求过,甚至还跪过,没用!亲朋好友也没辙,就连班主任几次来家里劝说,也无济于事。

      咨询经过:
     “老师,您帮帮孩子吧,我求您了!”,家长哀求。
     “好!孩子愿意跟我聊聊吗?”,我只要求这一点。
     “孩子不愿意啊!”,家长急、孩子不急的现象非常多。
       问题当前,家长的焦虑指数远超孩子。前来咨询的,很多孩子是家长“动员”、“哄”、“逼”、“骗”来的。孩子不想来,家长强迫来了后也不配合。当然,主动求助的孩子也不少,我的咨询室里常有“不速之客”。咚咚咚,敲门声一响,门缝里伸进一个小脑袋来,“郑老师,我能找您聊聊吗?”
学生主动,问题就解决得快,效果还好。学生被动,解决问题不仅慢,效果还差。
       所以,学生的求助动机很关键。但是,这也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儿!孩子很任性,谁的话都不听!

       案例:孙某,女,公务员。孙某说孩子厌学,迷恋手机,不去学校。如果强行断网,他就在家里发疯,摔东西砸地板,能砸得楼下的邻居报了警,警察来了才住手。他跟家长严重对立,超级叛逆。孙某说,他们夫妻俩所有的招数都用过,打过,骂过,哭过,求过,甚至还跪过,没用!亲朋好友也没辙,就连班主任几次来家里劝说,也无济于事。孙某夫妻绝望之余,开始反思自己。听说“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”,于是他们花钱报班,学了很多,但一到孩子那里就不灵了。孙某唯一的要求就是想让孩子去上学,可孩子横竖不去!
“郑老师,我求求您,救救孩子吧!”孙某不止一次的求我。
“只有孩子愿意来,我才有可能帮到他!”多年咨询中,我深知求助动机的重要性。
在心理咨询中“求助动机”,有求乃助,咨询才可能有效果。孩子厌学且毫无求助动机,怎么办?家长的常见的做法是:
       1、唠叨
       不断强调上学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,一人反复说,多人轮番说,一直把孩子说得或捂住耳朵、或被子蒙头、或闭门不出、或摔门而去。
有个学生这样对我说:“只要他们(父母)开口说出仨字来,我就能背出下文来,唠叨得我头都大了,他们简直是念紧箍咒啊!”
“跟唐僧一样么?”我帮他打个比方。
“对!对!对!”他双手捂一下太阳穴,皱皱眉头。
       2、哀求
       这类家长多“苦情”风格,诉说自己多么不容易,多么艰难,多么辛苦,多少牺牲。然后是哀求孩子:“小祖宗啊,赶紧去上学吧!”,各种求孩子。只要孩子能去上学,家长啥都可以妥协。一开始,这招管还点用,后来就不行了。妈妈求,不去!爸爸求,不去!爸妈一起求,不去!姥姥求,不去!姥爷求,不去!
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哥哥姐姐弟弟求,也不去!
       有个学生跟我这样说:“老师,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,他们为啥要我按照他们的想法来?这也太荒唐了吧!”
     “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?”我问。
     “做网络设计,我在网上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干。”他信心百倍。
     “有多少收益了?”,我知道是没有的。
     “暂时还没有,一年后才行。”他想用语言的坚定度来证实自己。
     “也许吧。不过,我倒是认识一个这方面的高手,你不妨参考一下他的做法!”我得让他见识一下真佛,才能打破他固执的浅见。
       3、威逼
       为能让孩子去上学,有的家长各种威逼,甚至拳脚相向。这类家长或许坚信“棒头出孝子”、“不打不成才”。
有个女生早恋,谈的是一社会青年,为此她经常逃学。咨询时,她说起早恋的原因时说:“他能好好的听我说心里话,无论做对做错,他都能包容我”,这是她早恋的原因。
       家长的强势和暴力行为,包括冷嘲热讽的语言冷暴力,最终让孩子关上了心灵的大门,不再与家长沟通。
家长缺乏理性的做法还有很多,在此不逐一列举。本来家长应是孩子问题的帮助者,皆因认识片面,不够冷静,做法不当,不但没能帮到孩子,反而让孩子的问题更加复杂化。
       面对没有求助动机的孩子,我们做的不是急于解决问题,而是先要培养孩子的求助动机,促使孩子相信、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。为此,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:
       1、培养沟通能力
       出现问题的学生,最让人头疼的不是问题多,而是沟通能力弱,主要表现是不会表达,不敢求助。因为沟通能力不够,不能寻求有效帮助,所以只能选择逃避。逃避中,他们逐渐有了脱离实际的想法,如“自我创业”“电竞游戏”等,以此缓解内心的压力。孩子这些消极想法,在和家长的斗争中被反复强化。这时,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问题本身,不探究根源,做法多是扬汤止沸,加之言行过激,不够冷静,几个回合下来,便和孩子无法沟通了。
良好的沟通能力,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。
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,是家长与老师培养的结果,尤其家长举足轻重。那么,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呢?
       首先,多倾听,少评价。孩子遇到问题时,开始他们都很想求助家长的,但家长不理性的做法,让孩子什么都不想说了,甚至问都问不出来。到底家长做错了什么?常见失误就是“听的少,说的多,乱评价”导致的。孩子最不能忍受的,还有家长那居高临下的语气和永远都对的道德标准。
其次,多步骤,要灵活。
饭要一口一口的吃,路要一步一步的走,事要一件一件的做。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,家长也有个规划,提前做个设计。但现实生活中,有的家长急于求成,解决孩子问题时恨不得立竿见影。说到家,这是偷懒心理在作祟。孩子的问题,家长越怕麻烦,麻烦就越多,欲速则不达。
       第三,多示范,少要求。孩子的沟通能力哪里来?家长责无旁贷。日常生活中,针对孩子的沟通能力短板,家长应有意识、有计划的培养。家长培养的最佳方式,是多示范,“船家的孩子都会水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家长的示范要多,但要求要少、要低。家长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、过多的要求,更不能出现负面强化效应,以避免“越说越弱”的现象发生。
2、逐步调整认知
       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,认知层面一定是出现了偏差或错误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知呢?
首先,补知识。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或错误,一是正确知识匮乏,二是错误的认知兴奋,错误的知识占了优势。正确的知识在哪里?在好书中,在家长积极乐观豁达的言行里。经常读好书,接受家长正确引导的孩子,三观都正,心态都积极向上,认知层面都不会有问题。给孩子补知识,要补好知识。好的知识,能让孩子视野开阔、心胸宽广,有理想有追求。坏的知识,则教会孩子急功近利、自私自利。一个极端自私的孩子,就会任性胡来,做事极端,根本不顾及家长感受,至于放弃学业,胸无大志,目光短浅,根本上也是错误认知的结果。
       其次,讲策略。改变孩子错误的想法,家长仅有正确的知识还不够,还要讲究策略,注重战略战术,研究方式方法。
怎样让孩子意识到错误?方法与时机要把握好,分寸要掌握好。中学生时值青春期,叛逆意识强,简单频繁的说教是“唠叨”,居高临下的灌输是“专制”,过软过硬都不行。
       什么是好方法?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,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。俗话说“知子莫若父,知女莫若母”,能根据孩子的秉性,量身定制出一个最佳方案来,才体现家长的智慧。
       总之,解决孩子问题涉及认知调整、程序设计、策略方法等环节,这是一个改造“灵魂”的工程,值得每位家长与老师深入探讨。问题就是契机,我们要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反思,在反思中实践。

      经验感想:
      解决孩子问题涉及认知调整、程序设计、策略方法等环节,这是一个改造“灵魂”的工程,值得每位家长与老师深入探讨。问题就是契机,我们要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反思,在反思中实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宿州觉欧心理咨询中心-专业1V1心理疏导-心理医生合作机构

 


发布时间:2022-03-10【打印此页】
关键词: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  打开微信